1.电缆支架 、桥架安
1.1 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10kV电缆支架、桥架的安装。
1.2 设计要求
1.2.1 成品工艺要求
支、桥架敷设应平直整齐,连接应连续无间断,并应紧贴墙面固定,接口应平直、严密,盖板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1.2.2 设计要求内容
(1)电缆支架和桥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表面应光滑无毛刺。
b) 应适应使用环境的耐久稳固。
c) 应满足所需的承载能力。
d) 应符合工程防火要求。
(2)电缆支架的强度,应满足电缆及其附件荷重和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有可能短暂上人时,计入900N的附加集中荷载。
b) 机械化施工时,计入纵向拉力、横向推力和滑轮重量等影响。
c) 在户外时,计入可能有覆冰、雪和大风的附加荷载。
(3)电缆支架型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明敷的全塑电缆数量较多,或电缆跨越距离较大、高压电缆蛇形安置方式时,宜选用电缆桥架。
b) 除上述情况外,可选用普通支架、吊架。
(4)桥架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
b) 支架焊接应牢固,无显著变形。
c) 金属桥架应有防腐处理,在强腐蚀环境,宜采用热浸锌等耐久性较高的防腐处理;轻腐蚀环境或非重要性回路的电缆桥架,可采用涂漆处理。
(5)电缆桥架型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电缆桥架组成的梯架、托盘,可选用满足工程条件阻燃性的玻璃钢制。
b) 需屏蔽外部的电气干扰时,应选用无孔金属托盘加实体盖板。
c) 在有易燃粉尘场所,宜选用梯架,最上一层桥架应设置实体盖板。
d) 高温、腐蚀性液体或油的溅落等需防护场所,宜选用托盘,最上一层桥架应设置实体盖板。
e) 需因地制宜组装时,可选用组装式托盘。
f) 除上述情况外,宜选用梯架。技术经济综合较优时,可选用铝合金制电缆桥架。
(6)电缆桥架的组成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桥架的承载能力,不得超过使桥架最初产生永久变形时的最大荷载除以安全系数为1.5的数值。
b) 梯架、托盘在允许均布承载作用下的相对挠度值,钢制不宜大于1/200;铝合金制不宜大于1/300。
c) 钢制托臂在允许承载下的偏斜与臂长比值,不宜大于1/100。
d) 振动场所的桥架系统,包括接地部位的螺栓连接处,应装置弹簧垫圈。
e) 当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超过15m时,应留有不少于20mm的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置不少于20mm的伸缩缝。
f) 电缆桥架在每个支吊架上的固定应牢固,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桥架的外侧。
g) 铝合金桥架在钢制支吊架上固定时,应有防电化腐蚀的措施。
(7)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如表1.2.2-1所示。
表1.2.2-1 电缆敷设允许最小弯曲半径
(8)电缆桥架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下方。与其他管道的最小净距,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1.2.2-2 电缆桥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m)
(9)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1.5m~2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m。电缆桥架最上层至楼板的距离不宜小于350mm。双层电缆桥架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h+100mm(h为桥架高度)。
(10)在竖井安装室的桥架,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0.2%;支架横撑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其宽度的0.2%;竖井对角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0.2%。
(11)金属制桥架系统,包括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应设置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采用玻璃钢桥架时,应沿桥架全长另敷设专用接地线。
(12)电缆桥架的外表面明显位置,直线段每隔10~15m以及分支、转弯等处应设置用油漆喷涂醒目的电缆标志。
1.2.3 设计要求控制点
表1.2.3 电缆支架/桥架安装设计要求控制点
1.3 施工工艺要点
1.3.1 电缆支架施工工艺要点
(1)支架的选择是根据设计决定,通常的支架有角钢支架和装配式支架。
(2)根据设计图确定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处,在线路的中心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均匀分布支撑点距离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
(3)电缆沟、电缆隧道内,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下表所示数值。
表1.3.1-1电缆沟、电缆隧道内,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
(4)支架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下表的规定。但层间净距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加10mm。
表1.3.1-2支架层间允许最小距离(mm)
注:h表示槽盒外壳高度。
(5)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顶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当无设计要求时按下表要求。
表1.3.1-3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顶或沟底、地面的最小允许净距(mm)
注:电缆夹层内至少一侧不小于800mm宽处,支架与地面净距应不小于1400mm。
(6)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大于下表所示数值。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架支吊架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
表1.3.1-4支(吊)架跨距及梯架横支架间距最大允许值(mm)
(7)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应与建筑物有相同的坡度。
(8)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之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宜大于0.35m,在隧道内不宜大于0.5m。电缆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明显变形。
(9)安装方式由设计决定,应与土建密切配合安装。电缆支架在电缆沟内的安装方法有下列几种,可根据不同安装方式进行安装。
a) 与土建配合施工预埋地脚螺钉固定支架。
b) 电缆沟或隧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安装电缆支架,可使用膨胀螺钉与支架固定。
c) 当使用预埋件或预制混凝砌块时,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预埋,用焊接固定支架。
(10)电缆支架全长均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应在电缆敷设前与支架进行焊接。当电缆支架利用沟的护边角铁作为接地线时,不需要敷设专用的接地线。
1.3.2 电缆桥架施工工艺要点
(1)支、吊架的安装要求
a) 根据设计图确定出进户线、盒、箱、柜等电气器具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处,在线路的中心进行弹线,按照设计图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均匀分布支撑点距离并用笔标出具体位置。
b) 电缆桥架应尽可能在建筑物、构筑物(如墙、柱梁、楼板)上安装,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
c) 梯架或托盘式桥架(有孔托盘)水平安装时的距地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5m,(无孔托盘)距地高度可降低到2.2m。
d) 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为了散热和维护及防止干扰的需要,桥架层应留有一定距离。
e) 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或交叉安装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维护、检修距离。
f) 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安装时,其净距应符合相应电压等级要求。
g) 电缆支架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顶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h)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允许值。
i) 支架与吊架安装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与吊架应与建筑物有相同的坡度。
j) 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
(2)支、吊架安装
a) 首先沿着墙壁或顶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弹线定位,标出固定点的位置。
b) 根据支架或吊架承重的负荷,选择相应的膨胀螺钉及钻头,所选钻头的长度应大于膨胀螺钉套管长度。
c) 打孔的深度应以将膨胀螺钉套管长度全部埋入墙内或顶板内后,表面平齐为宜。
d) 应先清除干净打好的孔洞内的碎石,用铁锤将膨胀螺钉敲进洞内,以保证套管与建筑物表面平齐,螺栓端部外露,敲击时不得损伤螺栓的丝扣。
e) 埋好螺栓后可用螺母配上相应的垫圈将支架或吊架直接固定在膨胀螺钉上。
f) 先将预埋铁预先放在混凝土上,然后将支架或吊架直接焊接在上面或将工字钢立柱与预埋铁焊接后,才把支架或吊架安装在工字钢立柱上。
(3)电缆桥架的组装与接地
a) 电缆桥架直线段和弯通的侧边均有螺栓连接孔。当桥架的直线段之间、直线段与弯通之间需要连接时,可用直线连接板进行连接。有的桥架直线段之间连接时还在侧边内侧使用内衬板。
b) 连接两段不同宽度或高度的托盘,梯架可配置变宽连接板或变高板。
c) 托盘、梯架分支、引上、引下处宜有适当的弯通。因受空间条件限制不便装设弯通或有特殊要求时,可使用铰链连接板和连续铰接板。
d) 梯架(托盘)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梯架(托盘)的外侧。
e) 当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超过15m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缝。
f) 桥架与桥架连接处均应有接地线连通,支(吊)架与支(吊)架均应有接地线连通,使电缆桥架系统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
(4)质量检验
按照电力行业标准DL/T 5161.5-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中表1.0.3规定执行。
1.4 样板图片
复合材料电缆支架安装
吊架安装式桥架
1.5 主要引用标准
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516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GJ154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